led行业现回暖迹象,当前的涨价是时间上的卡位 -k8凯发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

2016-09-13 14:05 浏览次数:7872

  经过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后,中国led行业终于迎来回暖迹象。目前,有一定品质的未封装芯片已提价10%左右,而下游应用领域产品提价也达5%左右。

    此次led封装厂涨价只涉及显示屏封装,虽与照明封装无关,但led产业链下游也在酝酿涨价。在经历了一两年的低价市场之后,
led价格反弹趋势已经很明显。相对此前低迷的市场价格,led价格整体涨了近10%左右。不过,当前涨价还并不是全面涨价。

    经历过2015年的行业低谷后,这一轮涨价是一种行业产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的开始,但此后行业是否会全面回暖还需观察,当前的行业秩序已重新建立,而未来市场上,led产品的需求端还有庞大的发展空间,经历过此番调整后,行业将重回理性。


   
提价的起点

    此前的led企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,从2010年开始,中国led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。发展初期市场准入门槛很低,一般几十万元的投入就可进入行业,而当时中国led产业刚开始起步,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诸多资本纷纷涌入,行业规模快速增长。当时国内从业企业的规模也都还不算太大,一个新进入行业企业可能在资本的助力下,半年左右就可能赶超国内排名靠前的行业企业。

    而在产业发展初期,行业内却出现产品质量较低、同质化严重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弊端,而企业之间的竞争的手法往往也是最普遍的低价竞争,在这种局面下,国内led产品价格开始大幅下降。


    2013年,led行业产品价格降幅高达30%左右,2014年继续下降20%左右,而在2015年,继续下降5%左右,近三年来,led行业的降幅虽在不断缩窄,但2015年的价格基本达到了各家企业的成本线附近,不少企业长期在成本线下方运行,包括诸多大型led厂商都进行低价甩卖。这种局面下,led行业踏进行业谷底。


    这种不合理的低价竞争下,led行业的产品价值和企业价值整体被低估,因此此番价格的回调则是一种合理回调,而行业的整体毛利率需要回升到30%左右,才能匹配当前led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当下的市场价值。


    当前的涨价是一种时间上的卡位,自2012年起,国家出台《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》,当年101日起我国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;到2016101日,我国将全面停产、禁用白炽灯。


    也就是说,从今年101日起开始,全国范围内白炽灯企业的生产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,再加此前的行业已处于低谷运行,结合这个时间节点,企业进行涨价属于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节奏。


    10%左右的涨幅在行业内理解均是回归合理水平。上述行业人士也表示,当前的市场上,针对led产品的需求还在增长,且从led产业的投资回报情况来看,目前的价格与企业的投入仍然不匹配,这是一种合理的上涨。


    这还是一种试探性的涨价,目前,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到90%以上。目前的提价主要是行业内大型厂家提价引发,但提价的幅度也不算大,相对保守,且如今的提价也仅让厂家略微回升到成本线附近,距离行业的真正回暖还需要时间。

    具体来说,虽然led行业经历了2015年的行业低谷,但整个产业布局中,行业的集中度还不够高。此前不少企业依靠国家的相关补贴缓解亏损,如今补贴取消的时间还不长,部分企业还在暂时可支撑范围内,市场上的产能去化的速度还不算很快,因此,过高的涨幅也可能带来这种产能的重新增长。


   
提前扩产能卡位

    事实上,此前中国led产业虽然在经历一轮产能过剩的野蛮生长时代,但市场上,白炽灯的需求一直在增长。目前,中国照明行业的替代率已上升至30%左右,而在国家政策和技术方面的进步要求下,未来几年内,其替代率会达到70%-80%左右,按此计算,国内针对led产品的需求量会至少翻一番。此外,目前,中国内地在全球led市场占有率已从最初的10%左右上升到30%左右,未来这一市场占有率至少也会达到50%以上,这种需求端的发展趋势下,中国led市场的需求量还在快速增长。

    与以往不同的是,当下的行业秩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2014年,我国led企业数量有2万家左右,但到2015年,已有4000家左右的企业退出市场,行业从业企业降幅达到20%


    洗牌后的行业从业企业更加理性,如今企业对技术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,且投资门槛也加大,而目前经过洗牌,行业内已涌现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,形成了初步的行业集中。也就是说,新进入者需要更加庞大的成本才有赶超现有企业的机会,目前若要赶超一家企业的规模,至少需要花3-4年的时间,而投入成本要比以往翻几番。


    以前围绕在中国led行业身上的产能过剩、产品低端等问题有好转,但并没有彻底清除。行业虽有回暖的迹象,led企业仍应该保持理性,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计划,注重技术研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来源:中国led在线

上一篇:智慧照明市场前景无限,与“互联网”结合才是王道 下一篇:美能源部(doe)发布led照明节能预报
网站地图